读书 | 用胶囊式传记,记取一个天才的灵魂 全球快看点

时间:2023-05-12 16:29:24       来源:文汇网

《兰波》

[英]塞思·惠登 著

孙礼中 译


(相关资料图)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是胶囊式传记,记取一个天才的灵魂,他们在人们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持续的热情,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曾经甚至至今都饱受争议。经历描述生动又明快,但不是PPT。八卦但不止于八卦,更是一个灵魂的浓缩和显影。最新一套九本,包括:德里克·贾曼、康斯坦丁·布朗库西、伦纳德·伯恩斯坦、伊夫·克莱因、塞缪尔·贝克特、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约瑟夫·博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兰波。

>>内文选读:

在给功成名就的诗人寄信、希望跻身巴黎文学精英之列之余,兰波通常在夏尔维尔四周的田野徘徊,在《感觉》这首诗所表达的田园景致和诗情画意之间建立联系。在探索从阿登突围的路径的时候,他创作了不少诗歌,包括《流浪(幻想)》,这是一首由流浪汉所写、也是为流浪汉而写的诗,这位流浪汉处理的是空间、贫穷、触觉和灵感之类的意象,一系列既亲密又疏离、既实在又缥缈的路线:

拳头揣在破衣兜里,我走了,

外套看起来相当神气;

我在天空下行走,缪斯!我忠于你;

哎呀呀,我也曾梦想过光辉的爱情!

我唯一的短裤上有个大洞,

——正如梦想的小拇指,我一路

挥洒诗韵。我的客栈就是大熊星。

我的星辰在天边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

坐在路边,我凝神谛听,

九月的静夜,露珠滴湿我的额头,

浓如提神的美酒;

我在幻影中吟诵,拉紧

破靴上的橡皮筋,像弹奏诗琴,

一只脚贴近我的心!

诗中的抒情之旅向远方和深处延伸——“我走了”“我行走”“我一路”,第一人称主体在自己周围构建了一个诗的宇宙。这毕竟是他的流浪经历,题目括号中的附加成分模糊了诗人、抒情主体和读者所跨越的田野之间的界限:田园风光,所有的感官,一切的一切都因为不断的运动而消磨殆尽。另外,还必须跨越一些诗歌结构的田野,这是fantaisie一词在19世纪的用法所决定的:在形式和自由之间,在偶然性(创新和破除常规)和执着(不顾一切地遵守规则)之间。一边是格律森严的十四行诗,一边是梦幻般打破规则的嬉戏及其对抒情严肃性的颠覆,《流浪》这首诗正是体现两者之间矛盾的极好例子。崇高的“理想”是一件外套,口袋上有着破洞,第四行中过于高亢的开头嘲讽了狂热的爱情,由睡眼蒙眬的大拇指汤姆扮演的主体将脚(穿着破旧的鞋)拉到心口——那是抒情诗的源泉。

兰 波

十四行诗这一形式和兰波带来的变化都很容易辨认——法语的十四行诗采用的是17世纪从意大利引进的彼特拉克风格。首先,兰波违反了一项诗歌传统。十四行诗应由两个各有四行诗句的诗节后接两个各有三行诗句的诗节构成,它们之间有一个转折。但兰波用跨行手法——一行诗延至或转入下一行——使第六句句尾转入第七行,使第七行开头处的Des rimes略显孤单。诗人意犹未尽,更是让第二个诗节转入了第三个诗节,把它们连接起来的不仅是第九行开头的连词Et,还有诗人连篇累牍使用的ou这个声音,doux frou-frou这一愚蠢的拟声组合,加上trou/frou-frou、course/Ourse、routes/gouttes这样的尾韵使ou这个声音更加刺耳(兰波用Des rimes [诗韵]两词提醒过我们注意)。但是,这还不够,我们有理由怀疑,des lyres(诗琴)与délire(谵妄)是谐音的,这也许是对诗人癫狂状态最好的解释。另一处的fantastique和élastique的押韵也是关键所在:它指出了诗歌的弹性。这种“幻想”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诗歌韵律,提供了许多不对称手法来解读诗句,尤其是Comme des lyres je [+] tirais les élastiques(13行)一句,抒情主体je(我)处在第六个音节的位置,这使读者无法找到句子的对称秩序,因为je和变位动词tirais(拉紧)组成一个语法单位,从而将读者引向一个非传统的、诗句中的停顿遭到了攻击和破坏的节奏,这个不和谐十分清晰,所以这行诗句只能理解为对抒情诗歌的讽刺。如此罔顾法国传统诗歌基本原则的做法因为诗歌对“pied(脚)”的强调而得到强化,因为该词既可以指流浪的脚步,也可以指组成诗歌韵律的节拍或音步。兰波不仅磨损了脚底,而且还在作践法国诗歌这块田野。

同时,兰波依然关注政治事件,拒绝参加学校为了支持正与普鲁士交战的士兵而发起的募捐。在致伊藏巴尔的一封信中,他说身处夏尔维尔和梅济耶尔是一事无成的,在同一封信中,还表达了对他所谓的“巡逻主义”的不满——这个词指醉心于巡逻,同时也讽刺了爱国主义——主张和平主义,反对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我的国家站立起来了!……可我宁愿见它坐着:不要披挂上阵!这是我的原则。”第二帝国在色当(距夏尔维尔只有二十多公里)的陨落和第三共和国的成立激励他写出了《恺撒的疯狂》。诗中,兰波怒斥了最近蒙羞的拿破仑三世——身为拿破仑一世的侄子,拙劣地模仿着叔叔,孤注一掷、日思夜想、自不量力地试图重建叔叔的帝国和形象——进而表达了对崭新的共和国的乐观精神。

作者:塞思·惠登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