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高温|储备防暑健康知识,一起“冰镇”这个夏天

时间:2023-07-12 09:55:37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相关资料图)

最近的天气也太热了吧!

各地气温不断攀升,已经把全国各地都“烤”得红到发紫。7月11日,我国正式“入伏”,高温、闷热的“魔鬼天气”才刚刚开始。而且今年是“加长版”三伏天,7月11日入伏,8月19日出伏,这是自2015年以来连续第9年三伏长达40天。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表示,今年头伏期间,华北平原等地高温将先消减再发展,而南方部分地区将维持大范围高温闷热的天气格局,桑拿天超长待机。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新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西、海南等地的部分地区热力值拉满,在部分时段极易出现中暑天气。

高温炎热的天气不只是让人体感不舒服,还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是中暑。

据统计我国中暑平均病死率约10%~15%,其中重症中暑的病死率高达40%以上。中暑分为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轻症中暑是体温升高达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症中暑则影响更大。热射病(日射病)也称“中暑性高热”,是高温因素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蓄积,引发的神经器官受损,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急,病死率在10%~50%。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热痉挛主要是高温引起大量出汗、水盐丢失引起的电解质平衡失调所致。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和肢体、腹壁肌群通性痉挛,肢体活动受限。

热衰竭主要因高温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它起病较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多汗、口渴、恶心、呕吐,体温升高不超过40℃,无神志障碍,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病人。

以上都是中暑会导致的严重后果。除了中暑,高温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水肿、皮肤疾病等的概率。(因为心脏需要更大的负荷来维持血液循环,因此容易引发人们的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而且高温天气下,人体黏膜会变得干燥,皮肤容易出现皮炎、湿疹等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高温还会带来情绪问题。

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神经心理科主治医师蒋富贵介绍,我们脑子里面有一个结构叫做下丘脑,它是我们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如果气温太高,下丘脑可能出现一些功能紊乱,同时,下丘脑也是情绪的调节中枢,所以气温超过35度甚至更高的时候,高温对人体情绪中枢的影响就会增强,人就很容易发生情绪失控,也很容易跟人发生一些争执和摩擦,这种情况还有一个名字叫“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

同时,作为体温调节中枢的下丘脑还调节身体的各种激素,比如说常见的就是甲状腺激素,性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这些激素又跟情绪直接相关,下丘脑功能紊乱,自然会影响情绪。

所以,不要小瞧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热浪”来袭,我们需要从方方面面去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

本期“封面天天见 健康正前方”栏目,我们和大家一起储备防暑知识,“冰镇”这个夏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