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政权其实是秦汉以来,中央集权程度最高的政权,曹魏没有宦官之祸,没有外戚干政,没有皇族争权,全国所有的权力全部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从魏文帝曹丕开始,到魏明帝曹睿,皇帝一人独掌大权,独断专横。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曹丕与曹睿两代皇帝的寿命太短了,两人加起来的寿命也不过76岁,只比司马懿一个人多活了3岁而已,而且曹睿还没有亲生儿子,直接导致了曹睿之后的皇帝即位年龄太小了,曹睿之后的曹芳即位时只有8岁。
【资料图】
皇帝年幼,因此国家政权只能交给大臣辅佐,曹睿在临死前安排了司马懿和曹爽作为两大辅政大臣,这是错误的决定,因为曹睿没有认清司马懿这个人,同时司马懿与曹爽的能力差距太大了,权力是需要平衡的,能力的不对等会让权力斗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十年后,高平陵政变发生了。
司马懿以韬光养晦和低调隐忍麻痹了曹爽及天下人,然后利用高平陵一个机会,就诛杀了曹爽及所有反对他的人,篡夺了曹魏的政权,牢牢地控制了曹魏的军政大权,这同样说明一个问题,曹魏的权力过于集中,一旦皇帝不能理政,军政大权非常容易被篡夺。
司马懿能够凭借一次政变,就篡夺了曹魏的政权,其实曹魏照样也能凭借一次政变再夺回政权,只要有能人,有机会,有能力,曹家仍然是有机会诛灭司马氏,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的,但很可惜,历史上的曹家,在经过二三代人之后,整个皇族之中, 没有几个人,否则至少有两次机会夺回政权。
第一次机会就是高平陵政变曹芳浪费的机会。
在高平陵政变中,每个人关注的目光不在曹爽身上,就是在司马懿身上,基本上没有人关注皇帝曹芳是怎么样的,当时的曹芳已经18岁了,霍去病17岁就率军出战,孙策18岁就开始带领他父亲的旧部打天下了,而18岁的曹芳在高平陵政变中毫无反应。
当司马懿诱骗曹爽投降,许诺给曹爽富家翁的地位时,曹爽经过一夜的思考,不顾桓范等人的劝说,毅然准备投降,如果这个时候皇帝曹芳能发挥作用,阻止曹爽投降,然后以皇帝命令号召天下起兵勤王,这将是一次极好的夺权机会。
因为司马懿与曹爽斗争的时候,其实就是曹芳亲政的最好时机,司马懿和曹爽是两大权臣,他们如果斗争就会维持一种权力的暂时平衡,尤其是双方胶着的时候,谁都需要皇帝的支持,都会争取皇帝的支持,曹芳就能利用这个机会培养自己的势力,在看着司马懿与曹爽斗争的时候,让他们两败俱伤,从而自己掌控权力。
曹芳都18岁,完全可以亲政,利用皇帝的招牌到许都号令天下魏军一起对会司马懿,曹魏在许都及洛阳附近有大量的屯田兵,可以全部号召起来,再加上桓范有大司农的官印,可以调集天下粮草,况且这个时候天下并不都是归属司马懿,还有大量官员是忠于曹魏的,但是,曹芳没有抓住机会,或者说曹芳根本没有这个能力,这是曹魏浪费的第一次可以挫败司马懿的机会,可惜就这样浪费了。
第二次机会是公元254年,皇帝曹芳联合中书令李丰和外戚光禄大夫张缉,图谋废除掌权的大将军司马师,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但最终事情败露,李丰、张缉、夏侯玄全被诛灭三族,而皇帝曹芳都被司马师废黜。
这一次机会根本没有实施就失败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曹芳能力不行,用人也不当,李丰这人本来就是两面派,事情败露很大程度是李丰告诉了更多的人。二是忠曹派或者曹氏宗亲根本不团结,几乎没有人站出来反抗司马师,而相助于曹芳。这个时候司马师掌权,其权力基础还并不稳定,还有机会扳倒,只要杀掉司马师,很可能就能终结司马氏掌权,毕竟司马昭这个时候还没有掌握大权。
曹芳这个时候都23岁了,当皇帝都当了15年了,依然不能亲政,先是被曹爽所控制,曹爽被杀后,又被司马氏所控制,曹芳当了15年皇帝,不可能一次机会也没有,要怪也只能怪曹芳能力平庸,又没有了解政治形势,拉拢更多的忠曹派,最终成为曹魏政权第一个被废除的皇帝。
第三次机会是淮南二叛发生期间到司马师去世,司马昭未接班时的机会。当时司马师因为率军讨伐文钦和毌丘俭的叛乱,这也是淮南二叛,淮南二叛持续了一个月时间就被平定,这一个月时间中,曹魏其他地方基本上没有任何叛乱,可见反司马忠曹的力量经过几次打击后,基本上被消灭了,所以后来诸葛诞发起的淮南三叛持续了近半年时间,除了东吴,曹魏方面连个盟友也没有,这说明曹魏反司马的力量基本上灭绝了,无力反对。
但并不代表就没有机会扳倒司马氏了,司马师虽然平定了文钦和毌丘俭的叛乱,但自己也因为眼瘤发病而痛死过去,这个时候司马师与司马昭还没有完成权力交接,当时15岁的皇帝曹髦下令司马昭留守许昌,让尚书傅嘏率领大军回到洛阳,但是司马昭并不听从,而是亲自率领大军回洛阳,挫败了曹髦夺权的计划。
曹髦需要的就是兵权,没有兵权就无法与司马昭相抗衡,满朝文武中,没有一个亲近曹魏的官员,反而全部是倾向于司马家的官员,实际上这个时候,曹髦再聪明也济于事了,但凡有一两个亲近并同情曹髦的官员,曹髦也是有机会夺取政权的,事实上,曹髦是曹魏所有皇帝中算是最聪明的了,但可惜最后也没有成功。
关键词: